#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品味,從知識開始》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

此篇書中批判美術教育的內容,在我的成長記憶中特別有感觸,或許每間學校不一樣,像我的國小就很棒,學過陶土、洋蔥染布、金屬線創作、手壓徽章、書法、素描、影像處理(當年使用Photo Impact)等等,音樂課也是奠定了許多樂理、經典歌劇、音樂家生平知識基礎。


但到了國中就都在玩向廠商訂購的材料包,的確就像書裡所敘述的一樣,藝術這門課不怎麼被當作是「學問」,直到高中更是被考試卷與主科上課進度填滿,不禁讓我思考,台灣的環境美學、凌亂市容,甚至人們對美的感知,是否教育也要負部分的責任。
-
「國語或數學不加強不行!英文也很重要!公民道德也要學⋯⋯這些對將來才有幫助」。
在與這麼多「該學的東西」競爭的過程中,畫畫、音樂、體育等等的優先順位只會不斷往後移。
說得更極端一點,只因為「不是考試科目」,這些包含術科的科目就經常被當成興趣,變得可有可無,也因為「對未來沒有幫助」而遭到排擠。這就是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經歷—與藝術訣別。
漸漸的,藝術成了遙不可及、與自己無緣的事物,與藝術相關的品味則成了「特殊人士的才華」。

然而「現行的美術教育方式」無論是老師或學生,大部分都抱持著「藝術科目不是學問」的認知,證據就是課堂上機乎把時間全部花在技術訓練。
美術分為累積藝術或美術相關知識的「學科」和繪畫、工藝創作等的「術科」。

如果將這兩者混淆,過於重視術科,就會產生「美術不是學問」的誤解。
如果說歷史是為了「在學習知識之後,提供基準,了解身處現代的自己該怎麼行動的課程」;那麼美術就是「在學習知識之後,提供基準,了解自己該如何創作、如何生產、如何表現的課程」。
就像大家不會用技術的好壞來評斷歷史,美術也不應該有這樣的分別。

一旦缺乏美術知識,就很容易對美感品味產生自卑情節,連挑選衣服、住處、裝潢、隨身物品及生活雜貨時,都會缺乏自信。雖然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卻也會因此對「品味」這個詞感到越來越害怕。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此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對「大學」的看法

升學:設計負評多?興趣別當工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人生不能不讀書,但讀書不是人生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