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NEWEST

《 我心我行.SALUTE 》進入許芳宜的現代舞造夢空間之中

圖片
以她舞蹈生涯中的四個重要節點「啟萌」、「立志」、「揚名」、「歸國」,結合劇情、實驗與紀錄的類型。由導演與舞蹈家平行製作、雙線敘事。 有許多虛實交錯、不同時空的震撼橋段,有現實中的許芳宜,也有小時候的許芳宜,在那小小的內心世界中,蘊藏著許多的情感、情緒,家庭帶來的影響與堅持到底的精神,揭示一位舞者的閃耀、憂傷與自由。 其中有最近很紅的謝盈萱特別客串演出,先不爆雷她演的是哪一段,但在情緒的詮釋上,真的幾度濕了眼匡,如果要說是被什麼而感動,我想應該是在面對社會框架或家人期待時,還堅持著自己熱愛的事情,小時候接觸舞蹈、第一次上台強烈的熱情,那一份堅韌的生命力真的好迷人。 其實我自己小時候也學過跳舞,有一段民族舞蹈的彩帶舞橋段,讓我想到我小學的時候選的是粉紅色和粉紫色的彩帶,每一次下課時收著彩帶、跳舞鞋,學才藝的那段日子,用身心去體驗每一份事物的記憶,永遠不會忘記。 《 我心我行.SALUTE 》是出身台灣宜蘭、揚名美國紐約的國際知名舞蹈家許芳宜,主演的半自傳電影,以特殊的現代舞劇形式,呈現她的舞蹈生涯故事。 即將於11月11日上映,一部及其細膩的深度藝術電影,非常推薦大家前往觀賞。 《 我心我行.SALUTE 》   監製 - 侯孝賢|導演 攝影 編劇 - 姚宏易 舞蹈家 - 許芳宜|主演 - 許芳宜 陳竹昇 謝盈萱 特別演出 - 孫翠鳳 FACEBOOK    INSTAGRAM

樂透beaphar 貓咪機能餡餅 酥脆營養超好吃

圖片
貓貓最快樂的時刻,就是在一成不變的正餐之餘,吃到好吃的零食! 但挑選零食有時會擔心吃太多會不會不好、會不會太鹹, 以一般市售的寵物零食來說 , 大多為了讓毛孩喜歡 , 只注重好吃, 直到遇到這款樂透機能餡餅,每一款都有不同的功能, 除了注重嗜口性、口感外 , 更重要的是他們每一顆餡餅 , 都是富含貓咪真正需要的營養價值。 拍攝前放在零食櫃外,被貓貓們暴力拆爆來吃的餡餅們  /ᐠ。ꞈ。ᐟ\(一定要吃到這樣) 在給貓咪零食時 , 不會覺得吃了就只有變胖 , 除了是可以獎勵的小零食 , 也可以吃得健康:) 且這個品牌其實不只有貓咪的零食,他們是歐洲很大間做寵物營養保健品的大廠牌,以寵物奶粉起家,還有寵物的清潔用品,像寵物除蚤的品牌滴靈靈也是他們針對寵物健康以非藥物的方式幫寵物除體外寄生蟲,避免毛孩中毒、或藥物對肝腎功能的影響,非常注重寵物健康的安心品牌。 除了有一群龐大的營養師、獸醫師團隊在評估、分析毛孩所需營養外, 連執業超個 20 年的資深獸醫-承大動物醫院馬祥勝院長也相當肯定產品。 樂透貓咪機能餡餅口味超多元,總共有7個口味: *⸜  香醇化毛餡餅  ⸝* 香酥脆餅包覆香純化毛膏,除了享受零食,也可以幫助貓咪排除體內毛球。 *⸜  鮭魚化毛餡餅  ⸝* 與香醇化毛餡餅不同的是,多了鮭魚製成的內餡,讓極度挑嘴貓咪也可以輕鬆化毛。 *⸜  天然貓草餡餅  ⸝* 香酥脆餅包覆貓咪吃了一定ㄎ一ㄤ的貓草膏,讓貓咪在享受零食也可以有好的腸胃消化功能。 *⸜  綜合營養餡餅  ⸝* 香酥脆餅包覆綜合營養膏,讓貓咪可以在享用點心同時補充每天所需維生素。也特別添加貓咪必需氨基酸「牛磺酸」,保護心臟&眼睛,擁有健康身體! *⸜  舒緩緊迫餡餅  ⸝* 貓咪對於外在的各種聲音、陌生事物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的感覺。舒緩緊迫餡餅看面含有可以讓貓咪放鬆心情的啤酒花、檸檬香草及天然纈草,容易緊張的貓咪可以每天食用 2 ~ 6 顆,每天食用,可以讓貓咪有愉悅放鬆的好心情。 *⸜  皮膚保健餡餅  ⸝* 貓咪毛髮除了是保護皮膚的重要屏障 (避免高溫、寒冷造成皮膚傷害) 。貓咪的毛髮也幾乎是由蛋白質組成,好的營養可以讓貓咪皮毛健康有光澤,樂透皮膚保健餡餅含有對貓咪皮膚健康很重要的Omega3&Omega6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A (皮膚生長修復的必需營養素) 和維他命E (保護皮膚細胞免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人生不能不讀書,但讀書不是人生的全部

圖片
在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中,我的考試成績表現一直都很不理想,但我永遠記得在高中升學壓力極大的狀態之下,我的補習班數學老師在課堂中說著一段插曲,未來出社會憑的是這三點:「能力、工作態度、人生目標」。沒有用「學歷就是一切」這種觀念洗腦我們的補習班何其難得,我便銘記在心,並把這三個要點快速寫在上課中的數學講義空白處,馬上寫下的我就這樣燃起了鬥志,雖然還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寓意,但依然坐在台下聽課的我至少揣測得到,人生不能不讀書,並不是不讀書人生就毀了,是要明白讀的書背後的用意。 國文和英文使你脫離文盲、與人交談詞彙更豐富;數學訓練你的邏輯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社會是身為台灣人的國民基本文化素養;物理化學是認識生活中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微小細節;生物地科是人與這世界共存的法則。 我們所讀的書並非出社會用不到,反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像是空氣般的存在。但讀書不是人生的全部,在我們的社會固有的結構中,時常書讀得好不好,就是看考試成績,而考試成績就代表了你這個學生的價值,我認同讀書有它的的美好之處,但不認同這樣的價值觀,是否要熬到對讀書這件事上了癮、想停也停不下來,才要放過彼此。 不知道你所認同的教育是什麼樣貌,不知道身為學生的你,是否為此感到迷惘,我不會說讀書不重要,也不會說不要聽父母、不要管老師,但在固有的社會結構之下,這就是生存,人生是自己的,要找到生存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價值,如果我們無法選擇環境、無法選擇教育我們的人,那就更要不停的讀書(此讀書為讀任何類型的書籍並非狹義的教科書)、不停的思考,在讀書與思考中去蕪存菁,轉化成為自己的價值觀,一直這樣做直到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向著標竿直跑。 而那些阻擋你的人事物(如環境、家長、老師等),就是你的人生課題,甚至只是第一關而已,難道要因外物阻擋就放棄嗎?那你和那些掛嘴邊說公司對他不好又死不離職、和那些整天說台灣不好又死不移民的大人有什麼兩樣,不要怪自己懷才不遇,不要怪讀書耽誤你的天賦,只能怪自己不夠堅持、奴性重、口嫌體正直(延伸閱讀|我們可能喜歡受奴役甚於自由: http://clouluo.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10.html )。 上週末把近期討論度極高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看完了,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集和最後一集。第一集的主角明白自己要什麼卻不敢反抗,被控制著

升學:設計負評多?興趣別當工作?

圖片
(圖為我2015年製作的高中升學作品集) 很多高中生對未來要讀什麼科系而感到迷茫,想讀設計系的學生也不斷尋求建議,覺得設計系好像很累,出社會好像會餓死,雖然大三的我還沒出社會,但想從大學時期靠接案維生兩年左右還算有接出心得也沒有餓死的經驗,針對三點常見問題分享一些自己的觀點。 1、設計負評多?興趣不要當工作? 很多人說把興趣當工作會因此討厭那個興趣,我倒是覺得這種說法有點太玻璃心了,這要看你是用什麼心態看待你的「興趣」,夢想有多大,就要看你願意為他賣命的程度,如果只是想以業餘的心態玩玩那當然會很痛苦。 賺錢的方式很多,能學習的事物也很多,本來就不是只有這條路可以走,但我認定了這條路,我覺得再多的痛苦也只是轉化成為我更堅強的力量,是一種不知道能撐到什麼時候,但因為愛所以可以繼續努力的感覺。如果都還沒嘗試就想放棄,或是輕易的聽信世俗的聲音而影響自己的初衷,那任何領域都會給你這樣的感受,難道,有不累的職業嗎? “父母的反對、世俗的聲音都還只是第一關而已,你確定要敗在這?” 2、做設計容易餓死? 如果要說待遇,每個設計師待遇會不同是因為能力不一樣,很多人說待遇不好,但也有待遇超好的啊,為什麼要糾結於一定會落到待遇不好的那個等級?希望在未來能得到更好的待遇,現階段就是多讀書、多觀察、多看展,增加自己對美的覺知、品味的知識。 “不要把設計想得多偉大,設計是凌駕於企劃之上,想法是核心,技術只是輔助。” 3、作品集沒素描水彩不吃香? 升學作品集不用給自己太多限制,平時日常的小插畫都可以放進去,如果真的沒有在學畫,不一定非得要素描水彩什麼的(素描水彩是為顯示你有基礎繪畫功力,但都要升學了,你又說沒在學畫,也不可能瞬間學會啊),就是盡可能的用任何形式發揮創意,如作品集主題名稱、視覺吸引(封面設計、風格、色彩)、編排(閱讀引導、留白空間、文字區塊、欄寬、圖文距離)、作品拍攝手法等。 “關鍵是讓人對你印象深刻,能傳達你的個人特色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要不要讀其實都是自己的人生課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上對設計的負評可以看,我以前也很愛看,因為我覺得可以更加瞭解整個生態,也可以提醒自己應該避免什麼樣的事情發生,不要害怕進入一個看似危險的環境,現在想讀設計系就盡力去爭取吧!而讀了設計系也不一定未來會做這職業,大學四年中,不論在校內或校外,一定會

紀念图

圖片
(本篇講述一齣時代悲劇) 「別問我最後要向何處走,我不在乎讓一些感覺停留;別問我要為愛情付出什麼,從現在直到日月不再交錯。」— 齊秦 1988《紀念日》 在寒假初期某個夜晚我偶然的在YouTube搜尋老爸的姓名,意外發現一首齊秦名為「紀念日」的歌,是由老爸所填的詞。於是我將這個偶然的意外分享給一位有品味的中年大叔朋友,因為我想這種年代感如此之重的時代娛樂產物,需要是有年代又有品味的朋友才得以產生共鳴。 這首「紀念日」是友人在30年前小學時期約莫10歲接觸到的一首歌,當時的他一個月買一張唱片,想當然不是現今市面上見得到的那種,是有兩個小洞的那種小卡帶(我自己小學只買過蔡依林的特務J、張韶涵的不想懂得,其他都是跟朋友燒的光碟)。 在當時那個網路和設計軟體尚未普及(或是說根本沒有)的時空背景之下,唱片封面設計大多是如圖中那樣的手寫字體非數位字型,友人看著此張卡帶封面這三個設計手繪字,用10分鐘理解這張專輯名稱「啊~是紀念圖。」他認為紀念日的「日」裡面放了「齊秦」,便是「圖」的簡寫「图」中間「冬」上中下的組合。而在那個網路不普及又沒有維基百科的年代,對於這種個人理解與真實情形之間的落差,毫無查證的媒介,也無法像現在方便的隨手拍張照上傳到臉書字嗨社團公審,噢不是,是詢問大家的看法。 我嘗試向友人質疑這荒唐到不行的事蹟,覺得封面寫一堆XXX紀念日怎麼可能還以為是紀念圖,但以前的時空真的是我這種新時代青年無法理解的,當時只有出卡帶沒有CD,CD是後來才發行的,而卡帶專輯封面就只有「紀念日」三個設計手繪字體無任何數位字型,除了網路之外還有很多的不便令我無法想像,或是說我只能想像。 然而直到約莫10年前,友人31歲時開始有維基百科的出現,不知從何而來的動機就到官網搜尋關於此張專輯的資訊,才發現「啊~是紀念日。」這將近20年的誤會,就這樣埋藏在心底一輩子不願也無必要與任何人訴說,如同長大後的自己回想起兒時沒有勇氣向暗戀對象表白那樣遺失的美好。而在30年後的現在遇見寫下這首歌作者的女兒,也就是我本人,才終於把這誤會吐露出來,說出來還要被作者女兒嘲笑一番,我只能說,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

淋浴間的底細

圖片
9點醒過一次後又睡到11點半,因為想把夢境中的劇情追完。已是成年人的我,回到幼稚園時期在中影文化城學游泳的時光(真的很久,現在那裡已成廢墟),處在十分空曠、挑高的泳池空間,這天我的身分是一位考生,項目是游泳,這是第二次考試,但對第一次考試的經歷卻完全沒有記憶,只是透過教練和家人在一早臨時告訴我,今天是我的第二次游泳考試,我必須去。 我匆忙的準備出門,準備要帶的物品,不知為何的還堅持畫了完妝,如同現實中的自己,我差點沒在報到前抵達,但還好在抵達時,我的前面一位考生還沒考完,於是我先到淋浴間沖澡。 從報到處走到淋浴間的路程是漫長的,到了淋浴間我更是不知所措,又是一個挑高空曠的空間,沒有開燈,光靠鄰近天花板位置那幾扇小方窗透進來的陽光維持能見度,水龍頭鑲在與我身高齊平的水泥牆面上,但蓮蓬頭卻高掛在近五公尺高的地方,任誰都難以拿到吧。於是我將水龍頭打開,水珠從高處如雨般散落在我身上以及整個空間,跟火災警報灑水系統有幾分相似之處。 只在回憶中努力想起這幾段零散的記憶,淋浴間的那段場景、畫面印象最為深刻,因為在那個空間裡有個認知上的衝擊,就是,我真的好渺小。  

《未生》:歸零的學習

圖片
這半年來接觸到很多來自不同面向的新觀念,不論是新朋友、新經驗、新讀物、新電影、新的自己,都很挑戰我原有的價值觀。  我知道這個世界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對錯,且並非二分法,我知道我接收到來自外界的訊息未必正確,我原有的思想也未必最對。而我發現一件事,想從外界有所學習,必須先放下原有的價值觀,讓自己的心歸零,此處所意指的歸零並不是心智上的歸零,是暫時拋棄那些原有自我的價值觀,去聆聽新的、別人的思想,從他人的話語中學習並思考,在同一件事當中得出不同的過程和結論,在極端值之間的灰色地帶發掘更多不同套路及方法,思考謬誤來讓自己有所成長。  回歸到我這半年來的現實生活,接觸各樣新事物是我畢生最大的興趣,有時我以為我到達一定高度了,但在面對來自不同面向的新觀念時,會時不時撿到許多不同性質的散落碎片,那些碎片雖然對我的人生大方向沒有直接關係的影響,但卻能夠將我的經驗根基填補得更加穩固,為出社會前的我增添不少有用的故事,而這些碎片就來自歸零的學習。 最近看了韓劇《未生》,從中學到了幾點。 團隊合作,每間公司都有不同的習慣、文化、潛規則,公司細分到每個上司又有不同的行事風格,如何維持好的關係就是需要一些除了專業能力以外的人際技巧,但前提是有獨立思考的判斷能力不盲從,因為也不是每一位主管都是對的。 買賣,瞭解客群在哪、消費者的需求為何,學習換位思考,才能成功以最大價值售出,非實質金錢價值,而是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創造客群需求的理由,因與自身處境連結產生極大共鳴而有價值。

#5 以品味做出選擇及決定《品味,從知識開始》

圖片
設計構成的要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點:「①色彩」、「②文字」、「③照片或圖片」、「④形狀」。雖然還有其他細節,但先注意這四點即可。 其中「①色彩」和「②文字」兩項,只要擁有相關知識,確認的程序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①色彩」的部分,就如前面章節提到的,重點在於相鄰的色彩,只要使用同色系甚至補色,畫面就會顯得平衡又美觀。只要思考「該用同色系?還是補色?」就有助於做出判斷。 「②文字」的部分,擁有相關歷史知識會很有幫助。字型,尤其西文字型,都有其發展的歷史背景。從印刷術剛開始時出現的古老字型,到近期才有的字型;出現在歐洲的字型,或出現在美國的字型等。光是累積字型的相關知識,也有助於提升品味,如果商品的賣點是歐洲風格,使用歐洲字型就會比美國字型來得合適。 當然,對於一個非設計專業的人來說,要深入瞭解字型的歷史是有些強人所難。但通常提案者都是專業設計師,其實只要直接向他們請益即可—「這是什麼字型?是哪個時期的字型?」 有些問題設計師可能一時也無法提供答案,但藉由確認字型,確實有助於判斷「設計產出是否已呈現出商品的最佳樣貌」(或稱得上有品味的設計)。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 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 https://clouluo.blogspot.tw/2018/01/blog-post.html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與企業存亡的時代: https://clouluo.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2.html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 https://clouluo.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67.html #4 三個能夠增加品味之示的步驟: https://clouluo.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87.html #5 以品味做出選擇及決定:此篇

Re:一起擁抱那些討厭的事

圖片
(前幾天看了台灣攝影師章潔的文章有感) 近幾年我一直在挑戰做這樣的事,擁抱自己的恐懼、害怕和不安,或許是在達到我想成為的那種人之前,我缺少了某些面向的勇氣,使我從逃避的態度成為被迫去面對,而我也坦然的認為,害怕就害怕、困難就困難,沒什麼不敢的,如果什麼事都要等準備好才行動,那就什麼都不用做了。 從前我不喜歡在眾人面前講話,甚至討厭講話,我喜歡用文字表達任何事,我仰賴文字,我覺得只有文字才能完整的傳達我內心所想的,也最能讓人瞭解真正的我,但很多時刻並不允許,身為自由接案者,面談時交談的口語能力要傳達得宜,或是在任何社交場合需要面對面的與人交流,才能讓人對自己印象深刻些。 是的,從前我有些社交障礙,我十分慢熟、不太主動、話也不多,不喜歡打擾、過問人的私事。這讓我即使在乎他人,表面上也看起來有些冷漠、不好親近,但現在覺得與人交談是件有趣的事,雖然還是一樣的慢熟,但我善於觀察任何事物,敏銳的觀察力使我能在對的時間發揮一點作用,努力的把我所知的用口語分享給身邊的人,漸漸也習慣於這樣的模式。 因著上述的情況,從大一下每接一次陌生客戶的案子,我都感到十分恐懼,我怕我無法表達清楚、無法即時回答客戶提出的問題,使我的專業能力備受質疑,但還好一直沒有被自己的弱點給打敗而撐到現在,恐懼的感覺也減少了很多。大二的冬天我想加入一個設計事務所發包群,我報名了一場作品集發表會,那是我第一次為了接案工作站在眾人面前說話,台下有白輻射影像創辦人洪玉堂作為評審、和許多聽眾,站在台上說話的那將近十五分鐘,是我最感受到恐懼圍繞的時刻。在上台前的一週內,我寫下我要上台講的逐字稿,從自我介紹到介紹所有還不太成熟的接案作品,一字不漏的寫下,不停演練、背誦,上台時依然神色緊張,評審也有提到我緊張這件事,但我講的內容概念是好的,所以終究有被錄取。這是我首次作品和講說同時備受肯定的一個里程碑。 擁抱討厭的事真的很難,尤其在無法掩飾的時刻更是痛苦,強迫自己處在恐懼感圍繞的環境之中也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但弱點絕對能夠成為變得更堅強的能量,有一天你會發現,當你學會擁抱、愛上這些討厭的事,這些過去的「恐懼」會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將你的人生導向一些還不錯的地方。  

我對「大學」的看法

圖片
(如果你覺得唸大學很痛苦很浪費時間,但又不願意放棄學歷,歡迎繼續看下去;如果你覺得大學生活一切都很美好,學到很多東西,那你最好是別看。) 就直接破題吧,對我來說,大學完全不是一所技職訓練中心,發自內心認同這句話是從真正進入大學才有的,過去高中時期對大學總有許多天花亂墜的幻想,幻想著終於能丟掉教科書,成天在學校被各式各樣的設計知識圍繞,不要笑,我是真的這樣以為的。 自從大一下吃錯藥接了第一個案子,我才驚覺學校教的速度有多慢,跟業界的落差有多大,當時真的覺得自己超爛的好像什麼都不會的廢人,我覺得這一切都太驚人,所以我付出的心力與時間成本從學校作業100%,變成學校作業20%業界經驗80%,只是在重心上做了調整,並非捨棄或擇一,我選擇用這種方式兼顧。 我大三開學前的暑假曾經想過要休學、要放棄大學學歷,但被一位長輩說服把大學念完,他告訴我我只是因為開始接案,所以覺得在學校很浪費時間機會成本很低,但不該因為這樣就逃避,要學習在本就困難重重的社會結構中生存,就把學校作業當成各種低成本又不用改太多次搞的案子努力完成就好了。大學學歷重不重要因人而異,不過一但拿到了(即使那間學校倒了),學歷這東西注定跟著你一輩子永不背叛,也能因此省去人生中許多問題成本,甚至不用為「為何休學」這件事解釋一輩子。 的確是如此,拿學分就像集點數,每個人集點想換取的目標不盡相同,而集滿只是個里程碑,其餘的全都是過程,達到目標的過程可以有很多種方式,要清楚自己的目標並用適合的方式去實現。反之,學歷只是個結果,要拿到學歷有很多種方式,有人對每一個學分投注大量的心血,有人花兩成力求個及格照樣拿到學分。我正在學習後者,為什麼說是學習?因為其實我對自己的標準非常高,但假如接案工作標準高、學校作業標準也高,那我豈不會累死⋯,生命和時間是極為寶貴的,所以我必須瞭解自己已把實務經驗、談判技巧等學習重心放在接案工作,並學會發展出一套良好的分配模式執行這一切。除非是富二代否則我們終究要踏入的是職場,我瞭解自己只是想畢業,我就該學習如何用最快的方式吸收課堂知識、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把學校作業搞定、稍稍降低自己的標準不要求滿分、並在分組時做好該做的份內事及協助組員。因為在外面接一個案子就差不多等同在做一個專題,大家的時間都很有限,不學著快狠準那要等到什麼時候? 所以結論是,「大學」對我來說,不是一所技職訓練中

#1 諾亞方舟 / 由愛生恨《聖經》

圖片
其實越來越可以理解由愛生恨的心理運作狀態,因為我們在人生中面對很多事的付出與回報不平等時,多多少少都有由愛生恨的經驗,只是程度上的差別,可能是在喜歡的工作上因難相處的老闆、同事、客戶之類受阻撓,可能是在追逐夢想的路途上被家人覺得不切實際而冷言酸語的對待,可能是在感情上付出了時間和金錢對方卻愛上別人,之類⋯。但在於事後心態上的調整,是豁達、積極正面、放寬心,還是朝向墮落、極端、傷害人的那一面,就得看個人了。 人類是上帝自己造的,原先是看創造的一切都很美好,但時間久了人類開始犯罪,祂看見人在地上罪大惡極、所思所想盡是邪惡,上帝十分後悔造人,並下令要將祂在地上創造的人類、生物全數用洪水滅絕,是痛徹心扉的後悔。但上帝依然留下祂眼中唯一的好人諾亞一家,和世上所有物種各一公一母,好讓人類和生物還能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命,在方舟上度過洪水退潮之際,說著:「儘管人從年幼開始所思所想的都傾向邪惡,但我絕不再因爲人的緣故詛咒土地,也不再消滅所有物種了。只要大地還在,世上就仍會有播種和收割,有寒暑,有冬夏,有日夜。」 我們都有過悔恨,但愛一定還存在。 學習接受不完美。 - 《聖經》 聖經這本千古奇書並非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而是貼切地與我們生活的世界有關。此系列為我在看聖經時,思考到的一些與生活經驗有連結的觀點,都是在閱讀過程中霎那間得到的靈感,以此方式記錄做幾個篇章的分享。 #1 諾亞方舟 / 由愛生恨:此篇  

《愛的發聲練習》:什麼是愛?

圖片
「明知道我不該愛你,為什麼好像有聯繫, 我也曾決意想忘記,一轉眼偏又想起你。 明知道我不該想你,為什麼好像有回憶, 我也曾決意想忘記,一轉眼偏又惦記你。」 上面歌詞為片中插曲,1966年詹小屏唱的忘不了的你,這是國中時看過的一部2008年上映的國片《愛的發聲練習》,雖然是大家口中的爛片,但我喜歡到甚至看了三四遍,這幾年來只要一想到也為這部電影發了好幾篇文,因在不同時空下想起都有不同的想法。當時裡面有句小古說的,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台詞「坐得越高,就越怕摔死」在當時那個年紀我將這段話理解為做人要低調,如今再次想起,才感受到其實包含了許多面向。 劇情中女主角小貓不斷的詢問「什麼是愛?」,她在這追尋答案的過程中傷害了人、被人傷害、也傷害自己,阿良說愛一個人是一直付出,小古説身體會告訴妳什麼是愛。在小貓第一次上小古的車,車上不斷播放著這首《忘不了的你》,小古說「梵谷把耳朵割下來送給心愛的人,最後他有得到他的愛人嗎?」「我不會為誰割下耳朵,因為那些事情都已經有人做過了,卻沒有誰和誰因而在一起。」小古明白自己對小貓的情感,卻不願為她的感情負責,小古是懂小貓的,知道小貓渴望的是一個完整的愛、完整的家,但自己沒辦法給她這些。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從電風扇開始的。」片尾帶過了小貓和學生時期初戀阿良共築在租屋處的家中的舊電風扇,雖然小貓和阿良的愛過了期,但這就是小貓遇見過愛的證明吧。  

夢想與現實的愛恨情仇

因三歲半開始學鋼琴,小時候的夢想是當鋼琴老師,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畫畫,夢想就改為當畫家,或許在年幼時的自己是單純的認為,自己喜歡什麼將來就要做什麼,不知生活是需要開銷、是需要賣命的,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那份勇氣單純且理直氣壯的把夢想無所畏懼的昭告天下吧。 長大後很幸運的漸漸開始可以靠夢想作為收入過日子,夢想這個詞聽久會麻痺,某晚洗澡時突然開始深思這個詞。做設計算是我的夢想,但就是有人有做設計的需求,我才有辦法完成夢想,為別人做設計好像也是在完成別人的夢想。雙方分別付上代價、達成協議,為彼此的夢想之路向上攀升一點點,把別人的夢想當成自己的夢想去做事,各個專業領域皆獲得救贖,突然覺得這樣想一切都好夢幻。 夢想,大至人生理想藍圖的規劃,小至內心無時無刻冒出的心願。若是炎炎夏日在戶外奔波跑業務,經過飲料店快點順道買杯冷飲,何嘗不是那燥熱當下小小的夢想;若是店員愛好接觸人群,賣出一杯又一杯的飲料不也是種成就感。以上的敘述大概是在平行時空才會發生的吧,為什麼這麼多人工作得如此痛苦,夢想時常不再是夢想,可能真的是奧客、不尊重專業的人太多了。 週日去聽了場關於旅行的演講,講者某一段說道,在希臘的一間咖啡館,他感受到老闆非常真誠且熱情的笑容,在互動和服務上他感受到的是真實的關心、關懷、著想甚至分享,讓客人真實體驗到雙方是非常對等的關係。而台灣的服務品質雖然很好,但時常是被訓練以客為尊,時常表現出禮貌和尊榮的態度是出自怕被客訴等等,其實消費者都感受得到,所以才養出如此之多的奧客,可能除了專業之外,是少了那份真性情吧。 (像我就很少遇到奧客!)  

我們可能喜歡受奴役甚於自由

(常有人說台灣人奴性重,最近讀了點書,今天聊聊奴性) 「自由是在於做法律允許之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在封建制度的君王或是暴君統治底下,拉.波埃西已驚訝地發現人們習慣於服從,然而他們大可輕易地起身反抗。這是因為自由令人恐懼嗎?其實這正是康德所證實的,藉由順從,人們發現任由別人為自己選擇和思考更為容易。確實,為自己的自由承擔責任,同時勇於做自己思考,這並不容易。然而,這些事沒有人能為我們代勞。 理論上,所有人都想要自由。而想要之外,還必須能夠實現這個自由。然而,在實踐上,我們有時會同意自己受人奴役。 如果神不存在,我們在眼前就找不到任何價值或是秩序來證明我們的行為是合理的。 自由是種負擔,是必須一輩子肩負並承擔的重量。人類的處境是,我們注定被迫自由。 我們並未創造自己,但卻又是自由的,因為一旦被拋入這個世界,我們就必須對自己做的一切負有責任。 (讀到這,我瞬間想起幾年前在林夕書裡讀到的幾段話) 「沒得選擇的時候,我們覺得不受尊重。可有太多時候,我們不耐煩選擇,甚至討厭有權責去選擇。 人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看來,選擇越多,責任也越大,後悔的機會越多。 聽天由命自有一種期待命運光臨的快感。其實,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想犯一下賤,做個被安排的奴隸,有個明顯的埋怨對象,祭起天問式的控訴,就怪不到自己頭上來。」—林夕《是非疲勞》 本文摘自 《思考道德的哲學之路》— 侯貝(Blanche Robert) 《是非疲勞》— 林夕  

教育是一個陷阱 - 繁星計畫

接案快兩年了,從大一下開始的接案人生,大家都知道的,很感謝知道我在接案而來找我做設計的身旁好友們,不論是否為好友我都非常感激和珍惜,如今大三了,也越來越瞭解我自己,我在學校就是個死人死樣子,只有工作足以讓我覺得自己真實且踏實的活著,不是要說我工作狂,是熱忱結合生活的那份悸動,是接觸人群和社會黑暗帶給我的警惕,或是說壓力、衝擊,使我對未來方向漸漸不盲目。 昨日與高中同學談一個網站設計的專案,談完後不免俗的聊聊物是人非的高中青春往事,得出了一個結論:「教育是一個陷阱。」,越是長大,就越覺得許多以前在學校學的、老師說的,都是一場又一場的騙局,其實很多事情的導向都有人在背後操弄、都有目的性。 比如高中繁星計畫為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創造了一個能進入高於原本實力學校的機會,然後呢?學生本身真的瞭解自己嗎,自己有無那個資質到那種格的學校其實自己最清楚,當然也有制度幫助一個學生到好學校,然後成功的例子,但這絕對是學生本身資質夠好、夠瞭解自己,不會是歸功於制度。 所以在過往與現在,每位高中老師都在推崇的繁星計畫,不斷的洗腦我們繁星就是要填越好的學校越好、學校越前面越好、先選校再選系,不按照好校的順序填就是不合群、不填就打去你家洗腦家長、再不填就對你這學生冷淡、就對學生說隨便你要怎樣就怎樣,以上敘述都屬實,而其實一切為的就是「本高中好看的榜單」。 一定會有人說,老師都是為了學生好,本來就是好校才有前途、送你去好校還不懂得珍惜,但我已經有些同學這兩年來接連的,唸不下去的不唸了、被退學的退學、想休學的休學,很多早已不是唸「本高中好看的榜單」上的那間大學了,但榜單永遠是屬於本高中的,不瞭解學生、不瞭解自己,再美再好又如何。  

對高端騙子的愛恨情愁

(某天深夜不知哪來的靈感憑空寫了這篇) 社會上的騙子很多,有的手法低劣,有的手法高端。 低劣的騙子總能被最簡單的理論戳破手法,而手法高端的騙子總以揭露低劣騙子的手段維生(有時不只是揭露,揭露後可能還會把此問題解決),以這些揭露、嘲諷般的言論壓過自己的作為,避免自己的高端手法成為焦點,眾人也很容易的能在這當下被矇騙,甚至找不出證據來證明高端騙子的罪狀,因為這類人的言論總是能說服眾愚民、能成功博取信任甚至是同情,但聰明的人事後會思考,明白這一切都只是幹話和作秀而已,不過是一場戲,但由於總是被高端騙子的言論所感動,即使有什麼破綻,許多人也會自己說服自己「他不是這樣的吧?他不會的吧?」,是的,高端騙子操弄思想也操弄人心,但任意揭露他們後台的樣貌一點用也沒有,因為在眾人的心中,他們是依照自己所塑造的形象而生存著,這就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而高端騙子算是社會上的極少數,在被言論蠱惑的當下甚至會覺得,這人怎麼能這麼特別,怎麼可以懂這麼多,好像就算知道他的種種惡習,但又無法失去他。 高端騙子就是如此令人又愛又恨。 (我話就說到這)  

2017雜學校 - 亞洲創新教育博覽會

圖片
美感教科書再造計畫/ 「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光光後剩下的東西。」 終於親手翻閱到這三年來的成果~美感教科書,實在太棒太棒了!透過教科書的美感創意呈現,課本宛如美術館,使這些孩子對美的感知從小扎根,在未來對美有要求,也進一步的,促進品味知識的發展,和對設計領域的重視。 雖然我脫離12年國教也才短短兩三年而已,但回想起那些在教室裡的時光,那些對教科書的記憶,是啊~因為教科書毫無美感可言,所以我才要一直畫課本的,那些幫古人畫下半身、幫課本人物化妝、用立可白把政客眼睛塗白的種種巨作,根本不能怪我。 美感教科書計畫實現了更多孩子們對想像力的無限可能,不再中規中矩,不再只給標準答案,永遠可以期待下一頁的內容、期待下學期的新課本,孩子們拿到課本的霎那,就是我們未來的盼望。 - SELF PICK/ 「雖然大學的我經常翹課,但我明確的知道我該到哪裡學習。」 從第一部網路影集《Mr. Bartender》知道了斯爾夫皮克,是我最喜歡非常愛的台灣影視製作團隊,以「沈浸式娛樂」為命題的新媒體公司,以年輕人的眼光述說屬於這世代的故事。 甚至在拍攝第三季影集《私室》的同時真的開了間酒吧叫「私事The Bar」我也曾光顧過,彷彿成為影集中那與Bartender交談的迷惘女子。今天在雜學校他們把酒吧搬到了展場,點了杯雜學校限定的「za punch」,聽著工作人員說道今年將開拍電影,明年夏季就能在電影院看得到,真的好期待。如果這世界酒消失了,生活可能就會失去某些趣味,海明威可能就寫不出《老人與海》,失戀時可能就少了一份刻畫愛情的紀念品。  

#4 三個能夠增加品味知識的有效步驟《品味,從知識開始》

圖片
①解析「經典」: 所謂「經典」,以商品來說,或許就等同於「經典款」、「公認最佳品牌」或「長青品牌」。 這些經典商品,一定都具備了該項物品應有的特質,因為在成為經典之前,必定經過反覆地改良、淬煉,最後才打造出「商品應有的樣子」。反過來說,正因為具備了商品該有的樣子,才會受到眾人的喜愛,成為經典。 在調查或尋找某項商品可以稱為「經典」的依據時,需要經過許多的選擇與取捨,在找到「經典」之前,必然會與許多「無法判斷是否為經典的商品」相遇。 所以在找到「經典」的同時,也能廣泛吸收同類商品的相關知識,不僅能理解該商品如何成為經典,甚至還能解釋「其他商品為何不是經典」。 只要有「經典」作為基準,就能判斷出所謂的更好、更便利、功能更強大⋯。知識的範圍會因此變得更寬廣。 ②了解時下的流行: 掌握了何謂經典之後,就要開始收集流行的相關知識 — 也就是經典的反面。 流行的東西雖然多半是一時性的,但如果能同時掌握經典與流行,就能迅速擴展知識的廣度。 時代不斷地改變,居於不敗地位的經典商品,也可能因為幾個月前登場的新商品,遭受嚴重衝擊。定期更新知識,才能不斷提升品味。 ③找出「共通點」或「固定的規則」: 這一步與其說是收集知識,不如說是透過分析解讀,精煉出屬於自己的知識。 例如商店設計,品牌形象規劃設計師主要負責的工作多半是商標設計等平面設計,開始接觸商店設計時,相關的知識幾乎等於零,於是只好從頭開始吸收知識。 第一步是無論日式或中式、西式,只要是長年受到消費者喜愛的店,就盡量去參觀。換言之,就是累積相關知識,了解「什麼是商店設計的經典」。另一方面,對於許多人光顧、基於一定的標準設置的便利商店也特別留意。 第二步則是逛很多流行的店家。 第三步則是留意在經典與流行之外的店家,試著思考他們「有何共通點?」 以下舉幾個發現的規則,例如「可以吸引顧客進門的店家」(或稱生意興隆的店家)的共通點,具體來說就是:「地板偏向暗色系」、「入口高度適中」、「如果是雜貨飾品店,感覺有點擁擠的店生意比較好」。 如本章所言,當決定一個空間的地板顏色或貨架配置時,都不是基於從天而降的靈感,而是根據相關知識所做的決定。這些知識充其量也不過是在收集與發現的過程中發覺到的共通點。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品味,從知識開始》

圖片
接觸新事物時,與過去的經驗或知識對照、思考,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我們在一個未來與過去相互拉扯的世界裡,如果人類是一種單純被未來牽制不斷進化的生物,那麼就不會有人喜歡古董,也不會每隔一段時期,就會吹起復古的風潮。對老東西的懷念,在古老事物中獲得的美感體驗,正是為了抵抗、平衡新事物所帶動的、不斷朝向未來前進的力量。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 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 https://clouluo.blogspot.tw/2018/01/blog-post.html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與企業存亡的時代: https://clouluo.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2.html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此篇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和企業存亡的時代《品味,從知識開始》

圖片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和企業存亡的時代: 在現今這個時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不再是「只對品質有要求」,因技術不斷地進步與改良,好的品質幾乎已成了消費基本條件,當人們得到「機能」滿足,將會更注重在「裝飾」上,也就是好的設計。不論是包裝、裝潢、材質、配色、標語、故事、品牌形象,有沒有新意、創意,符不符合自己的個性、品味。 舉個例子,例如一杯咖啡,很多人買咖啡只是為了讓別人覺得他很懂咖啡、很有生活品味,而不只是單向的訴求一杯好喝的咖啡或提神功效而已。 除了「實用」之外,在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是否都能被滿足,品味將會是未來能推動企業價值更進步的一個方向。 - 在高度經濟成長期,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價值,只要能大量且迅速地端出水來,不會有人在乎品質,當然也不會在乎口味或呈現方式—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量勝於質」的時代。 然而,到了高度經濟成長期的後期,大家開始追求水的品質及安全性,使得各項技術開始發展。精緻的水、乾淨的水、鹼性電解質水紛紛誕生,進入了「重質不重量」、「以技術提升品質」的時代。 可是技術的改良,最後仍會到達極限,隨著各個企業或國家的技術能力逐漸提昇,「優質的水」就成了基本條件。一旦優質的水成為理所當然,就不會產生附加價值和利潤,整個大環境就會變成技術難以突破,企業也難以成長。 高效且勤奮工作,對現今的企業組織而言,仍是相當重要的特質;但是邁入新的時代之後,光是這樣仍嫌不足。特別是在意識到品味的重要性之後,很多經營者往往手足無措,不知該怎麼做才好,導致底下的員工也跟著迷失方向,這或許是多數企業的真實情況。 未來,各種技術能力還是可能大幅成長,但我卻覺得近期內會出現一段停滯期。也因為如此,才更需要好的品味。 將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品味。更重要的是,品味也關係到企業的存績。 就個人而言也是如此,即便是同等能力的商務人士,也會因為品味的差異而產生差距。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 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